您的位置:首页 > 股票知识 > 如何选股 > 业绩持续稳定的股票|如何避免持续稳定的亏损

业绩持续稳定的股票|如何避免持续稳定的亏损

时间:2018-11-17   来源:如何选股   点击:

如何避免持续稳定的亏损

如何避免亏损

问(高贵的发拉里):

我近几年一直没赚钱,就是因为仓位问题。心理承受能力不够。模式理论都没问题了,就是一用稍大的资金,就不行,怕、动作变形、不舍得割肉之类的毛病全出来了。

2014年5月份亏了一笔大的,吓破胆了。最近用3万块做做,效果不错。我的计划是,如果交易顺利的话,上个月3万,7月10万—20万,8月50万……而且一定要每天做、高换手。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也让自己交易中的问题暴露。

这样是否可行?

答(哈欠):

兄台以上的这一段话可以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就是兄目前处于一种稳定亏损的状态。稳定亏损的状态并非是说只亏不赚的状态,而是一种大亏小赚多亏少赚的状态。处在稳定亏损状态的时候也是可以赚钱的,甚至有时候行情好的时候会出现暴赚。但是如果做出自己的资金曲线,就会发现整个曲线虽然有上有下,但是整体是毫无疑问地向下的。这也就是上文所说的这几年一直亏损的现象。

很多时候承认自己是处在稳定亏损状态,而不是说自己只是处在不赚状态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二者有本质区别。处于不赚状态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就是不赔,这样的状态表现出来的资金曲线应该是大多数时候横盘震荡,少数时候小幅下跌。少数时候大幅上涨,整体向上但是角度比较小而已。这种状态的原因是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但是系统知识六十分及格线,还需要完善,而处于稳定亏损的状态则是说基本没有自己的交易系统,或者有系统但是远远达不到及格的标准。

通过上述可以明白,保持稳定亏损是因为自己的交易系统不靠谱,或者干脆没有自己的交易系统。而保持不赚和稳赢的则是有自己的交易系统,二者区别在于系统的完善程度不同。那么兄台可以明白就是你的问题最主要是目前没有自己的交易系统来指导你的操作,所以你的精力应该放在交易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上,而非你信中所说的仓位调整上,我在你帖子中建议的降低仓位练习直到稳定盈利只是为了降低你的试错成本,而非帮助你改变亏损达到盈利。

改变亏损的第一步:正视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操作系统来知道你自己的操作。

当然,最关键的是,你得了解什么是交易系统。

简单来说就是知道你进行股票操作交易的框架结构流程。这个流程首先是要框架性的,他只对大方向发展知道而非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第二就是这个框架要对所有个股都有效,你能把所有你要操作的个股带入到这个框架中来对这个个股做出初步的判断。第三这个框架需要具备防御和攻击两个方面的延伸,防御决定你亏损的概率,攻击决定你盈利的概率,两方面同时分析之后能够让你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做出自己的权衡。最后是这个框架必须要是稳定的,不是说系统不能修改,系统的完善本身就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但是修改通常都是在细节层面的,而非框架结构基础层面的。如果你发现你的模式的理论基础就有问题,那么就不是修改完善的问题了,可能就需要推倒重建。

为了便于理解,拿我的操作来举例子。我是打板的,淘股吧最典型模式。

首先,要建立的是打板模式的最初级筛选的条件,通过它最初级筛选的条件来完成系统的方向性基础构架。打板本质就是做最强势股,所以整个系统就是一个筛选当日市场最强势股的过程。

以上这个就是大框架,其他一切细节都要建立在这个框架范围之内,凡是超出这个框架范围的都对我的操作毫无意义。

确定框架后就是简单的通过涨幅榜来进行初级筛选,这个模式简单,任何股票只要进入涨幅榜就都可以认为是强势股。这是在框架范围内的进一步完善,只有强势股才值得我分析和关注,这就通过框架来将整个市场两千多个股票缩小成几十个了,这就算这就完成了初步的判断,之后就是有自己的方式来对个股的防御力和攻击力来进行两方面的分析。最终通过分析结果自己做出选择目标:找到一个当时攻击力最强而防御力也是最强的个股。

值得注意一下的是:上面三个框架内的步骤是一个范围从大到小逐步缩小的过程,就像一个漏斗一样,将市场两千多个股票通过系统筛选之后排除大部分留下极少部分然后让自己进行最终选择操作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非常稳定的,每天都按照这个模式半机械化的操作即可,这就是交易系统。

系统说到这里还都是大步骤的问题,而还没有涉及细节分析问题。但是如果投资者没有类似的大步骤来指导每天的操作,那么就说明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你有了这样的大步骤,并且相对稳定,那么你也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一小步,但是无论如何,以上的这种框架性的思维系统是最最基础的,如果没有这些东西来知道你每天的操作那我可以判断你每天的操作都是跟着感觉走的随性操作,而这种没有稳定系统来知道的随性操作就是稳定亏损的最基本条件。

上文所述的大框架是操作的基础,但是系统框架也有很多种,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各有利弊,只要用得好,任何一种都能让你发大财,所以不要想选一个最牛的,而要想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而适合不适合自己的标准是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自身情况来确定的。比如说越是短线操作,收益率越高风险也越大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等等越多。越是长线操作风险越低收益率也越小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等等也越少。

系统框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确定框架后如何开始完善细节是需要考虑的。这个环节最怕的就是懂得太少而想得太多。

如果你能进行到这一步,那么恭喜你,你已经看到门了,这个环节我觉得是炒股最核心也是最困难的一个部分,因为这个环节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功夫,下的功夫足够了则必然量变到质变,积累量变的过程绝非一两年,三五年我觉得都是快的了。

完善框架细节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或者是一个大量记忆的过程。首先你要有最基础的股票相关的知识,期货市场交易技术分析和日本蜡烛图之类的书籍是最基础的,要反复看,看不懂就背下来,通篇背诵反复体会,最后把两本书看成一本书基础就打好了。所谓两本书看成一本书是因为一个东方分析技术,一个西方分析技术,表达形式不同但是本质内涵是相同的,两本书不同表现形式,学好后理解内涵了就会发现两本书不同的模式说了同样的问题,这就算看成一本书。这就是第一步最基础的积累,其实所有的分析模式都只说了两点,量和价。

第二步:实践的积累。

比如,你操作了一百次,每次一只股票,结果有盈有亏,然后会对自己的操作进行复盘:每次操作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成功还是失败,成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这些都要思考,想的对错不重要,但是不能不想,想完之后要把整个的思维过程尽可能详细记录下来,而且要把重点整理出来。那么一百次操作后你会有一百次的总结,每次总结过程你会发现都有需要反复总结和思考的地方,这样积累一百次以后你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一百次里面反复被提到说到的问题就是你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起来就是你系统中需要添加的细节,系统如同骨架,细节如同血肉,搭个架子出来很容易,填补血肉还要让血液循环流通这就很难了。往往一百次的总结也不一定能完善,只能不断操作不断总结,这就是所谓的下功夫。

第三步:将总结出来的结论性的东西分类。

结论性的东西一般就两类,一类属于防御类的,一类属于进攻类的。股票亏损总是有原因的。每次总结的原因这就是防御类型的,这回这个原因导致你亏损了,你先记下来,下回遇到同样的情况个股你就会避开好了,这就算防御成功了。如果同样的因素这回亏损下回盈利,那么可能这个因素就不是决定亏损或者决定盈利的最关键因素,最关键因素一定是在你总结的过程中反复出现的,而非单一出现的。攻击也一样,股票赚钱了是什么原因?下回同样的原因能否导致赚钱?能则下回可以考虑操作,反复试验反复总结提炼。

这种总结现象直接套用的模式是基础,开始的时候你先按照这种按图索骥的模式来做,做得多了你理解了现象背后的本质。我们就不用这样来按照标准来分析了,而是可以直接来分析了。

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大量操作大量分析大量总结,那些被反复提及的东西就是重点细节,添加到你的框架里面就构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架的系统了。

到这个时候你的系统才算相对稳定的形成雏形了,不要认为是到重点了,然后在以后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去完善你的这个系统吧,没有终点。

值得一提的是:交易系统必然都具有局限性,并且越是有效的交易系统局限性越大,每个交易系统存在都只是为了捕捉市场庞大的面中某一个细节的点而存在的。比如说打板来说的话他们的系统就将只局限在涨停板这个小范围内。即便如此,在涨停板范围内也有针对启动板和接力板不同的打板操作系统,用打板系统做低吸或者中长线就不合适了。

简单来说,交易系统就像一个入口大出口小的漏斗,入口所有的两千多个股票都可以放进去,筛选后从出口出来的就只剩下特定的极少股票了,这个筛选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提高准确性同时也提高局限性的过程。某种程度上来说,局限性也是衡量交易系统好坏的标志之一,系统越完善,筛掉的不合标准不确定的股票越多,留下的具有确定性的股票越少,那么操作起来稳定性和可靠性就越高,风险也就越低。

不过系统本身还是只是一个工具,建立工具使用工具,一定要理解工具,理解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早报
原创
名家
新闻
学堂
期货
理财
外汇
炒股软件
股票知识
K线图
平均线
分时图
短线炒股
MACD
涨停板
强势股
热门资讯

copyright 2016-2018 股民股票网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